每月專欄
2025-10-01
李全順 : 2025 - 10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兩黨黨爭預算僵持不下 美國經濟停擺損失慘重】
兩黨黨爭預算僵持不下 美國經濟停擺損失慘重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事件自2025年10月1日凌晨開始,已持續數日,成為美國政治和經濟領域的一大焦點。這次停擺源於國會參議院未能通過新的臨時撥款法案,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提案均遭否決,導致聯邦機構資金耗盡而被迫關閉。大約75萬名聯邦雇員被迫停薪休假,而軍隊、邊境巡邏人員等關鍵崗位員工則需無薪上班,這直接影響了數百萬人的生計。副總統萬斯和白宮發言人萊維特均警告,若停擺持續,可能引發大規模裁員,商務部下屬專利與商標辦公室已計劃裁減1%的員工。
金融監管機構如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也大幅減員,僅保留少數員工處理緊急事務。停擺的根源在於兩黨在醫保相關福利支出上的分歧,雙方互相指責,導致公共服務陷入停滯。經濟資料發布受阻,勞工統計局未能公布月度就業報告,消費者價格指數等關鍵通膨資料也延遲,這將影響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決策。華盛頓紀念碑、國會大廈等景點關閉,國家公園部分開放但面臨資源破壞風險。航空業承壓,聯邦航空局員工大量休假,可能導致航班延誤。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關鍵職能中斷,宏觀經濟損失估計每周高達70億美元,旅遊業和國家公園周邊商戶遭受重創。高盛和安永等機構預測,停擺將拖累GDP增長,並對市場情緒和消費者支出產生負面影響。
在評析這次美國聯邦政府停擺事件時,首先需要認識到,這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國政治極化的一個縮影。從歷史上看,美國政府停擺已發生多次,最著名的包括2013年的16天停擺和2018-2019年的35天停擺,後者是史上最長的一次。此次2025年的停擺,雖然僅持續數日,但其背景與以往類似:黨派分歧導致預算僵局。這次分歧聚焦於醫保相關福利支出,民主黨傾向於擴大社會福利以保障低收入群體的醫療覆蓋,而共和黨則強調財政紀律,擔憂過度支出加劇聯邦赤字。這種對立不僅反映了兩黨在意識形態上的鴻溝,還暴露了美國政治體系的結構性問題。國會的撥款程序本應是例行公事,但近年來 increasingly 被用作政治籌碼,導致政府運作頻頻中斷。
參議院3日未能通過提案,正是這種政治遊戲的結果。民主黨提案可能包含更多福利支出,而共和黨則試圖附加條件,如削減某些計劃,這種互相否決的模式已成為常態。從更廣的視角來看,這次停擺發生在美國經濟復甦期,通膨頑固、就業疲軟的背景下,更顯得不合時宜。它不僅打斷了政府的正常運作,還放大了公眾對政治精英的不滿,潛在助長民粹主義情緒。副總統萬斯和白宮發言人的警告,雖然意在敦促國會行動,但也可能被視為推卸責任的修辭,進一步侵蝕公眾信任。
經濟影響是這次停擺最直接且可量化的層面。大約75萬聯邦雇員停薪休假,這意味著這些家庭的消費能力立即下降,進而影響零售、餐飲等行業。無薪上班的員工,例如,軍人和邊境巡邏人員,雖然維持了基本服務,但長期來看會導致士氣低落和工作效率下降。裁員威脅更為嚴峻,商務部專利與商標辦公室的1%裁減僅是冰山一角,若停擺延長,其他部門可能跟進。這將導致失業率上升,放大經濟不確定性。
金融監管機構的減員尤為危險。證券交易委員會90%以上員工休假,僅剩393人處理緊急事務,這在股市波動期可能引發監管真空,增加市場操縱和欺詐風險。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保留率僅5.7%,監督市場的能力大打折扣。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的環境下,美國作為金融中心,若監管鬆懈,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國際投資者信心。經濟資料發布的中斷是另一大隱患。勞工統計局未能公布月度就業報告,這是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依賴的核心資料。消費者價格指數延遲,將使聯邦儲備委員會在利率決策時缺乏依據。正如經濟學家瑪莎·金貝爾所言,在關鍵時期資料減少會讓理解經濟更困難,而葛列格里·達科的“濃霧中盲飛”比喻生動描繪了這種風險。
人口普查局和經濟分析局的工作停滯,意味著GDP估算、貿易資料等也受影響。這不僅影響國內政策,還可能誤導國際組織如IMF的預測。從宏觀視角,高盛估算每周經濟增速下降0.15-0.2個百分點,安永預測每周損失70億美元,這些數字雖是估計,但基於歷史數據有一定可靠性。2018-2019停擺造成30億美元GDP損失,此次若持續類似時間,損失可能翻倍,考慮到通膨調整。間接影響包括私營機構的連鎖反應:供應鏈中斷、合同延遲、政府採購停滯,都會拖累企業盈利。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邁克爾·費羅利指出,停擺不僅影響生產力,還損害市場情緒,潛在導致股市波動和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
社會和民生層面的衝擊同樣不容忽視。華盛頓紀念碑、國會大廈等地標關閉,遊客失望的情景,這僅是冰山一角。國家公園管理局三分之二員工休假,400多處景點部分關閉,雖然道路和步道基本開放,但垃圾堆積和資源破壞風險上升。這不僅影響旅遊業,還可能導致環境問題,例如,野生動物受擾或火災隱患增加。史密森學會利用剩餘經費維持至6日,但若停擺延長,博物館關閉將打擊文化教育。賓夕法尼亞州的自由鐘、密西西比州的維克斯堡國家軍事公園關閉,直接影響當地經濟。周邊商戶每天損失7700萬美元,國家公園每天門票收入損失100萬美元,這對依賴旅遊的小鎮是致命打擊。美國旅遊協會估計一周損失10億美元,這包括酒店、餐廳和交通行業。
航空業的壓力更為緊迫:聯邦航空局1.1萬員工休假,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無薪上班,本就人員短缺的運輸安全局面臨航班延誤風險。若系統超載,起降節奏放緩,將導致大規模取消,影響商務旅行和物流。衛生與公眾服務部3.2萬員工休假,醫學研究、公共衛生資訊發佈中斷,這在疫情後時代尤為危險。雖然少數專案繼續,但承包商監管鬆懈可能導致醫療供應鏈問題。對弱勢群體的影響更深:低收入家庭依賴的福利計劃,例如食品券(SNAP)雖有備用資金,但若停擺延長,可能中斷發放。退伍軍人事務部雖部分運作,但醫療預約延遲會影響老兵健康。兒童營養計劃和頭腦啟動計劃也面臨風險,這將放大社會不平等。停擺還可能引發心理健康問題:員工經濟壓力導致焦慮,公眾對政府不滿加劇社會分裂。從長遠看,這次事件可能削弱美國的軟實力,國際遊客減少,影響美國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
政治責任歸屬是評析中不可迴避的議題。報導中兩黨互相推諉,這是典型現象。共和黨可能指責民主黨過度支出導致赤字,而民主黨則批評共和黨阻礙福利改革。事實上,停擺往往是眾議院共和黨強硬派推動,例如,2013年反對奧巴馬醫保。此次若類似,副總統萬斯的警告可能被視為內部壓力,但白宮的立場更關鍵。若總統是共和黨主導,這次停擺可能被民主黨用作中期選舉彈藥。公眾輿論通常對執政黨不利,民調顯示停擺期間總統支持率下降。國會的低效也暴露了憲法設計的缺陷:分權制衡雖防專權,但易導致僵局。改革呼聲高漲,如自動延續撥款或罰款機制,但黨派利益阻礙進展。這次停擺若快速結束,可能僅是小插曲;若延長,則可能引發憲政危機,如債務上限問題聯動。國際視角下,停擺損害美國形象,中國、歐盟等可能借機批評美國民主失靈,影響地緣政治。
在更深層的經濟理論框架下,這次停擺可視為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經濟學衝突的體現。民主黨的福利支出傾向凱恩斯,強調政府干預刺激需求;共和黨則偏新古典,主張財政緊縮。停擺中斷政府支出,直接減少總需求,符合乘數效應理論:政府每減少1美元支出,GDP可能下降1.5-2美元。勞工統計局資料中斷,阻礙菲利普斯曲線分析,即失業與通膨關係。目前美國通膨頑固,就業疲軟,缺少資料Fed難以調整利率,可能延長高利率期,壓制投資。供應側影響包括專利辦公室裁員,延緩創新,影響長期增長。國家公園關閉減少旅遊收入,放大區域不平等。航空延誤增加交易成本,違背科斯定理的有效配置。總體停擺是負外部性示例:政治決策損害經濟福祉。
預測未來發展,這次停擺持續時間取決於談判。歷史上,短期停擺,例如,1995年5天,影響有限,長期則嚴重。若至10月中旬,消費者價格指數仍延遲,Fed會議將混亂。裁員若發生,失業率上升0.1-0.2%,消費者支出下降,零售銷售下滑。股市可能波動,道瓊斯指數短期跌1-2%。國際影響:美元貶值,黃金上漲。解決方案需妥協,如臨時撥款延長至11月,附加條件。長期改革包括預算自動化,但政治阻力大。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