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5-09-03
李全順 : 2025 - 9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法國政局動盪引歐元區隱憂 歐央穩率力保經濟韌性強】
法國政局動盪引歐元區隱憂 歐央穩率力保經濟韌性強

    法國政府恐面臨垮臺風險,這一政治動盪正引發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的強烈擔憂,她警告稱歐元區任何國家的政府倒臺都會對市場帶來壓力。根據最新報道,法國總理貝魯上周突然宣佈對政府舉行信任投票,而大多數反對黨已表態將投下反對票,這使得政府下臺的可能性大幅上升。拉加德在2025年9月1日接受法國古典廣播電臺採訪時明確表示,歐元區任何國家政府倒臺的風險都令人擔憂,她強調政治局勢的發展和政治風險的出現,將對經濟和金融市場評估國家風險產生明顯影響。這一表態不僅反映了央行對政治穩定性的高度敏感,也凸顯了在歐元區一體化框架下,一國政治危機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尤其是在當前全球貿易緊張和經濟復甦脆弱的背景下。從歷史視角看,類似於2010年代的歐債危機,政治不穩定往往放大主權債務風險,導致借貸成本上升,進而拖累整個歐元區的增長前景。拉加德的警告可視為預防性溝通,旨在穩定市場預期,避免恐慌性拋售法國國債。

    歐元區通膨加速超過歐洲央行的目標,這鞏固了下周官員們開會時將保持利率穩定的預期。歐元區8月CPI年率初值錄得2.1%,略高於上月的2%,核心CPI年率為2.3%。這份報告印證了歐洲央行的判斷:在通膨走勢和經濟韌性均處於可控範圍的背景下,決策層可以在9月會議上再次暫停降息,同時也有助於應對美國加征貿易關稅帶來的外部壓力。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喬西·安德森表示,今年餘下時間裡,歐元區通膨將穩定在2%左右。這一預測基於能源價格的相對穩定和供應鏈的逐步恢復,但需警惕地緣政治風險如俄烏衝突的延續,可能推升輸入型通膨。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這反映了菲利普斯曲線的短期動態,通膨小幅回升與勞動力市場緊俏相關,但未達到失控水平。歐洲央行自2024年以來已多次調整政策,從加息轉向觀望,這次暫停降息的決定將平衡通膨控制與增長支持,避免過度緊縮導致衰退。

    儘管經濟增長乏力,歐元區勞動力市場依然表現出驚人的韌性,其7月份失業率意外下降,追平歷史最低紀錄,這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對於歐洲央行短期內將維持利率不變的預期。歐盟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歐元區7月失業率從6月的6.3%降至6.2%,失業人數減少了17萬人。這一資料追平了2024年11月創下的歷史低點。這一強勁的勞動力市場資料,為歐洲央行決策者提供了更多維持現有政策立場的理由。歐洲央行將於下周召開議息會議,此前在7月的會議上,該行一年來首次暫停加息。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當時表示,鑒於通膨有望穩定在2%的目標水準,貨幣政策“處於一個良好位置”,投資者普遍預計近期不會出現貨幣政策變動。這一韌性可歸因於疫情後的結構調整,企業傾向於保留員工以應對未來勞動力短缺,從而形成了就業市場的“粘性”。比較美國勞動力市場,歐元區的失業率雖較高,但下降趨勢更穩健,這為央行提供了政策空間,避免急於降息刺激經濟。

    歐元區勞動力市場的穩健表現,與疲軟的宏觀經濟背景形成鮮明對比。面對貿易壁壘增加、能源危機等一系列衝擊,企業在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下選擇留住員工,這為整個經濟體提供了緩衝,也深刻影響著歐洲央行的政策考量。除了總體失業率降至6.2%的歷史低位外,年輕勞動力的就業狀況也得到顯著改善。資料顯示,25歲以下人群的失業率從14.3%大幅下降至13.9%,表明企業在招聘方面依然積極。縱觀近年來的經濟波動,歐元區失業率始終維持在歷史低位水準,凸顯了其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強勢。這種結構性強勢源於歐盟的勞工保護法規和職業培訓體系,與美國的靈活就業模式不同,這使得歐元區在經濟下行期更能抵禦失業衝擊。但同時,這也意味著生產率提升較慢,可能長期抑制增長潛力。分析師指出,年輕人失業率的下降得益於數字經濟的興起,AI和綠色轉型創造了新崗位,但區域差異明顯,南歐國家如西班牙仍面臨高青年失業問題。

    勞動力市場的韌性十足的資料,發生在全球經濟逆風不斷加強的背景之下。今年二季度,由於對美出口因關稅上升而降溫,歐元區經濟增速出現放緩。據報導,不斷增加的貿易壁壘,是俄烏衝突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後,歐元區經濟近年來遭受的又一記重創。然而,即便在一系列挫折中,就業市場仍未出現鬆動跡象。經濟增長放緩而失業率不升反降,其背後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企業不願輕易解雇員工。分析認為,由於歐元區整體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正在萎縮,企業擔心一旦裁員,未來在經濟復蘇時將難以重新招募到合適的員工。這種“囤積”勞動力的行為,使得就業市場在經濟下行週期中表現出更強的粘性。二季度GDP增長僅0.1%,遠低於預期,這反映了貿易戰的負面外溢效應,但就業韌性提供了緩衝,避免了衰退信號的放大。從凱恩斯主義視角,這種勞動力囤積類似於投資者的動物精神,企業預期未來需求反彈,從而維持就業水平,這有助於消費穩定,但也可能導致工資壓力上漲,間接推升通膨。

    穩固的就業資料為歐洲央行提供了保持耐心的空間。在其最近發佈的歐元區經濟展望報告中,歐洲央行預測,儘管今年失業率可能小幅上升,但隨著2026年經濟回暖,失業率將降至新的歷史低點。這一官方預測與當前勞動力市場的強勁表現相符,強化了市場對歐洲央行下周將按兵不動的預期。在通膨壓力可控的背景下,強勁的就業將是央行在決定未來政策路徑時需要權衡的關鍵變數。預測顯示,2026年失業率可能降至6.0%以下,這依賴於綠色轉型和數字投資的推動,但貿易不確定性是主要風險。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符合泰勒規則,當前通膨接近目標,就業強勁,無需急於寬鬆。這與美聯儲的預防性降息形成對比,突出歐元區政策的保守性。

    總體而言,歐元區當前面臨的多重挑戰與亮點,從政治風險到經濟數據,勾勒出一幅複雜的宏觀圖景。法國政府危機不僅是國內問題,更可能波及歐元區穩定,拉加德的警告凸顯了政治與經濟的交織。通膨小幅回升但可控,為央行提供了喘息空間,而勞動力市場的韌性則成為經濟的定海神針。展望未來,9月11日的ECB會議將是關鍵節點,預計維持主再融資率2.15%,但若貿易壁壘加劇,央行可能被迫調整預期。這一局面提醒投資者,歐元區的復甦路徑充滿不確定性,需要密切監測政治動態和全球貿易變化。

    進一步深化分析,原報導的核心邏輯在於歐元區如何在政治不穩定、通膨壓力與就業韌性之間尋找平衡,這反映了當代央行面臨的困境。在歐元區不對稱的財政一體化框架下,一國如法國的危機可能引發主權溢價上升,影響整個區域的融資成本。拉加德的表態不僅是對市場的安撫,更是對法國政府的間接施壓,強調財政紀律的重要性。歷史上,2012年的歐債危機中,類似政治動盪導致希臘債務重組,歐洲央行通過OMT計劃穩定市場,如今類似工具可能再度啟用,但拉加德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通膨數據的細節顯示,能源和食品價格貢獻了主要漲幅,但核心通膨2.3%表明服務業壓力持續,這與工資增長相關。野村的預測樂觀,但需考慮美國關稅的衝擊,可能推升進口成本,導致通膨偏離2%目標。

    勞動力市場的韌性是報導的亮點,但背後隱藏結構性問題。失業率降至6.2%,青年失業率13.9%,這得益於德國和荷蘭等國的強勁表現,但西班牙和義大利仍高達10%以上,這凸顯區域不均衡。企業囤積勞動力的行為源於人口老化,歐盟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從2010年的65%降至2025年的60%,這迫使企業投資培訓而非裁員。從新古典經濟學視角,這可能導致資源錯配,抑制生產率,但短期內支撐消費,GDP貢獻中私人消費占60%。與疲軟增長對比,二季度0.1%的增速主要受出口拖累,對美出口下降5%,這是貿易戰的直接後果。俄烏衝突後能源價格雖穩定,但地緣風險仍存,歐洲央行需權衡外部衝擊。

    政策展望中,ECB的資料依賴性策略意味著未來決定將基於即時指標,例如,9月PMI和CPI終值。若通膨持續2.1%,降息討論可能在10月重啟,但拉加德強調“利率處於良好位置”,這與7月會議一致。市場預期顯示,歐元兌美元匯率穩定在1.10附近,但法國危機可能引發貶值壓力。對於投資者,建議關注防禦性資產如德國國債,而非法國OATs。全球視角下,歐元區的穩定對新興市場至關重要,資本外流風險需警惕。

    擴展到更廣闊的脈絡,歐元區的當前局面可與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復甦比較,當時失業率峰值達12%,如今的6.2%顯示結構改革成效,如勞工市場靈活性提升。但政治風險如法國危機,類似於英國脫歐,可能放大不確定性。貝魯的信任投票定於9月8日,若失敗,將是法國一年內第三次政府更迭,這不僅影響預算通過,還可能延遲歐盟復甦基金的分配。經濟理論中,這體現了不確定性對投資的負面影響,企業可能推遲資本支出,進一步壓制增長。展望2026年,央行預測失業率降至新低,依賴於綠色協議的實施,預計創造200萬崗位,但氣候變化風險如洪水可能抵消部分收益。

    德國作為歐元區引擎,二季度增長0.2%,但製造業PMI降至42,顯示衰退信號;法國服務業支撐增長,但債務占GDP 110%,危機放大財政壓力。南歐國家受益於旅遊業復甦,但貿易壁壘影響出口導向產業。央行政策需兼顧這些差異,避免一刀切。對於未來,若美國繼續加征關稅,歐元區可能面臨停滯膨脹風險,通膨上行而增長放緩,這要求財政政策配合,但歐盟財政規則限制赤字。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