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5-08-06
李全順 : 2025 - 8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歐元區經濟復甦脆弱顯分化 美國關稅壁壘衝擊產業競爭力】
歐元區經濟復甦脆弱顯分化 美國關稅壁壘衝擊產業競爭力

    2025年7月30日,歐盟統計局發布的初步數據揭示了歐元區及歐盟整體在第二季度的經濟表現,顯示出經濟增長的微弱動能與明顯的區域分化。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1%,略好於市場預期的“持平”,而歐盟整體GDP環比增長0.2%。按年率計算,歐元區和歐盟的GDP同比分別增長1.4%和1.5%,雖低於第一季度的增速,但仍顯示出一定的經濟韌性。然而,細分數據表明,歐元區內部經濟表現分化嚴重,西班牙(0.7%)、葡萄牙(0.6%)和愛沙尼亞(0.5%)等國的環比增長領跑,而德國和義大利的GDP則均萎縮0.1%,愛爾蘭更錄得1%的顯著下降。這種分化不僅反映了各國經濟結構和外部依賴度的差異,也凸顯了美國自2025年4月起實施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對歐元區經濟的複雜影響。隨著美歐達成初步貿易框架協定,部分商品獲得關稅豁免,汽車關稅回落至基準水平,但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依然制約著投資與生產,歐元區經濟復甦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霾。

    德國作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其經濟表現對區域整體經濟走勢具有顯著影響。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德國GDP環比萎縮0.1%,與市場預期一致,但相較於第一季度修正後的0.3%增長,經濟放緩趨勢明顯。德國經濟的疲軟主要源於機械設備和建築投資的低迷,儘管私人消費和政府支出有所回升,但未能完全抵消投資疲軟的拖累。德國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尤其是汽車、機械和化工等行業,而美國新關稅政策對這些行業的衝擊尤為顯著。雖然美歐貿易協定為汽車行業提供了部分緩解,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使企業在投資決策上保持謹慎,進一步抑制了經濟增長動能。義大利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同樣面臨經濟萎縮,其0.1%的環比下降反映了製造業和出口部門的壓力。而愛爾蘭的經濟表現則更為波動,第一季度7.4%的強勁增長在第二季度轉為1%的顯著下降,這與其作為美國藥品進口來源國的特殊地位及其對外部市場的敏感性密切相關。

    相較之下,西班牙、葡萄牙和愛沙尼亞等國的經濟表現相對亮眼。西班牙第二季度實現0.7%的環比增長,領跑歐盟,這得益於其國內消費和投資的強勁增長,以及對美國市場的相對較低依賴度。葡萄牙和愛沙尼亞分別錄得0.6%和0.5%的增長,顯示出這些經濟體在旅遊業、服務業和國內需求方面的韌性。法國的經濟表現則相對平穩,第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3%,主要受到企業庫存囤積和家庭消費支出的反彈推動。然而,安聯貿易公司經濟學家馬克沁·達爾梅指出,法國經濟增長的基礎仍顯脆弱,製造業新訂單的減少表明需求疲軟,這可能限制未來增長的可持續性。這些國家的經濟表現表明,歐元區內部的經濟分化不僅與各國產業結構有關,還受到外部貿易環境的顯著影響。美國關稅政策的實施使得依賴出口的經濟體面臨更大壓力,而內需驅動型經濟體則表現出相對的抗壓能力。

    美國自2025年4月起實施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對歐元區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該政策對歐洲汽車、鋼鐵、鋁等行業形成了直接壓力,雖然美歐雙方在上週末達成的初步貿易框架協定為部分商品提供了關稅豁免,但協定中要求歐盟增加對美投資和能源採購的承諾,可能削弱歐洲本土產業的競爭力並導致就業崗位減少。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第二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1%,創下2024年以來最低季度增幅,這與美國關稅措施生效前的“搶出口”效應消退密切相關。隨著關稅對全球貿易的衝擊逐步顯現,德國、義大利等主要經濟體的出口部門在第二季度受挫,直接拉低了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速。英國中間資本集團經濟與投資研究主管尼克·布魯克斯估計,美國對歐盟輸美產品徵收15%的關稅,將對歐盟經濟造成0.3%至0.5%的GDP一次性衝擊,其中德國受到的影響尤為顯著。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的分析進一步指出,新貿易協定設定的關稅稅率將損害歐洲企業的出口收入和產品競爭力,預計導致歐盟GDP下降0.5%。

    歐洲央行在7月30日的聲明中宣布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這是自2024年6月啟動降息週期以來的首次暫停。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歐元區通膨率已達到2%的中期目標,且上半年經濟增長略好於預期,顯示出一定的經濟韌性。然而,全球貿易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仍是制約經濟復甦的主要因素。拉加德指出,製造業和服務業呈現溫和上行趨勢,勞動力市場和居民收入的改善支撐了消費需求,而前期降息帶來的融資條件寬鬆也促進了內需增長。此外,歐盟及部分成員國增加的國防和基礎設施投資為經濟提供了額外動力。然而,全球供應鏈碎片化和保護主義的上升趨勢可能推高進口價格,限制歐洲產能,並因公共投資增加而引發需求過熱,進而推升通膨壓力。德意志銀行首席歐洲經濟學家馬克·沃爾警告,如果貿易環境趨於穩定,經濟韌性與財政寬鬆政策的結合可能轉化為通膨上行風險,市場焦點可能從降息轉向加息。

    美國關稅政策及其引發的美歐貿易協定對歐元區經濟的長期影響尤為值得關注。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專家朱利安·欣茨將該協定形容為一種“綏靖政策”,認為歐盟為換取部分關稅豁免而做出的讓步,將長期削弱其在全球貿易中的競爭力。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進一步批評該協定“嚴重失衡”,對汽車、機械工程等關鍵產業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並對歐洲經濟構成長期傷害。這種失衡不僅體現在關稅條款對歐洲出口競爭力的削弱,還在於協定要求歐盟增加對美投資,可能導致資本外流和本土產業發展受限。特別是製造業和製藥業等關鍵產業,可能因高關稅和投資轉移而面臨外流風險,這將進一步加劇歐元區的就業壓力。

    從宏觀經濟角度觀察,歐元區經濟正面臨多重挑戰。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抑制了出口增長,這對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如德國和義大利尤為不利。融資條件的潛在收緊可能影響企業和家庭的投資與消費意願。如果金融市場因貿易不確定性而惡化,風險規避情緒的加劇將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歐盟承諾增加對美投資可能導致資源分配向外部市場傾斜,削弱本土產業的長期競爭力。拉加德強調,全球供應鏈的碎片化將推高進口成本,限制產能擴張,而公共投資的增加可能引發需求過熱,進一步推升通膨風險。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歐元區經濟的下行壓力,短期內可能導致增長放緩,長期則可能引發產業結構調整和就業市場的動盪。

歐元區經濟的復甦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短期內,美國關稅政策的持續影響將繼續拖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表現,而內需驅動型經濟體可能因消費和投資的支撐而保持相對穩定。然而,隨著關稅成本逐步傳導至消費者,歐元區整體物價水平可能上升,進而抑制消費需求。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將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如果通膨壓力持續上升,央行可能被迫收緊貨幣政策,這將增加企業和家庭的融資成本,進一步壓制投資和消費。反之,如果貿易緊張局勢緩解,歐元區經濟可能獲得喘息空間,但這取決於美歐貿易談判的後續進展。長期來看,歐盟需要平衡對外貿易讓步與本土產業保護之間的矛盾,否則關鍵產業的外流和就業崗位的減少可能成為經濟復甦的長期障礙。

    從歷史經驗看,貿易保護主義往往帶來雙輸局面。20世紀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引發全球貿易報復,重創了國際貿易和經濟增長。如今,美國的關稅政策及其引發的美歐貿易協定可能重演類似的歷史教訓。對歐元區而言,當前經濟復甦的脆弱性使得其對外部衝擊的抵禦能力有限。德國、義大利等主要經濟體的疲軟表現,結合愛爾蘭等國的劇烈波動,凸顯了歐元區內部經濟結構的不平衡。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相對強勢雖然為區域經濟提供了部分支撐,但難以抵消主要經濟體下行壓力對整體增長的拖累。隨著全球貿易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歐元區經濟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初面臨更大的挑戰。

    歐元區經濟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表現反映了其在全球貿易動盪環境下的脆弱性和韌性並存。美國關稅政策及其引發的美歐貿易協定無疑為歐元區經濟復甦增添了新的障礙。短期內,關稅成本的傳導將推高物價,抑制出口和投資;長期來看,產業外流和就業壓力的風險可能改變歐元區的經濟格局。歐洲央行需要謹慎應對通膨和增長之間的平衡,而歐盟則需在對外談判和內部產業保護之間尋找出路。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的未來走向不僅取決於其內部政策的有效性,還受到全球貿易環境的深刻影響。這一複雜局面將考驗歐元區的經濟韌性和政策靈活性,也為未來的經濟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