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5-07-23
李全順 : 2025 - 7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農產品期貨齊上揚貿易協定添樂觀 氣候供需波動明顯市場走勢待觀察】
農產品期貨齊上揚貿易協定添樂觀  氣候供需波動明顯市場走勢待觀察

    根據CBOT與ICE Futures U.S.的最新數據,9月小麥期貨、9月玉米期貨以及11月黃豆期貨在7月2日均實現強勁上漲,分別收於每英斗5.64美元(上漲2.7%)、4.18美元(上漲3.0%)和10.48美元(上漲2.0%)。同時,12月棉花期貨小幅上揚0.6%至每磅68.63美分,而10月粗糖期貨則下跌0.8%至每磅15.58美分。這些價格變動的背後,既有美國農業部(USDA)發佈的作物生長報告和種植面積預估數據的影響,也有美越貿易協定帶來的市場樂觀情緒,以及美國中西部天氣乾燥的擔憂和假期前的技術性買盤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以下將結合報導內容,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當前形勢進行深入評析,並對短期走勢作出預測。

    CBOT三大農產品期貨在7月2日的同步上漲,反映了市場對供需基本面和外部環境改善的積極反應。美國農業部發佈的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6月29日,全美66%的黃豆作物處於良好或極佳狀態,顯示當前作物生長狀況相對穩健。然而,2025/2026年度黃豆種植面積預估為8340萬英畝,較上一年度下降4%,低於3月預估值,這一數據引發了市場對黃豆供應收緊的擔憂。Stewart-Peterson Inc.的《穀物市場內幕》報告指出,黃豆期貨的上漲不僅受到種植面積減少的影響,還得益於強勁的壓榨數據和假期週末前的空頭回補。此外,美國中西部地區的乾旱天氣預期進一步推高了黃豆價格,StoneX首席大宗商品經濟學家蘇德曼(Arlan Suderman)表示,若8月天氣持續不利,黃豆市場可能因供應緊張而變得脆弱。玉米期貨的漲勢則主要受到技術性買盤的支撐,9月玉米期貨價格升至每英斗4.18美元,顯示市場在短期內對玉米需求的樂觀預期。小麥期貨的上漲則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雖然冬麥和春麥的良好或極佳評級比例分別為48%和53%,較前週略有下降,但總體產量預期仍較高,足以抵消部分品質問題帶來的影響。

    美越貿易協定的達成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樂觀情緒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7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定,對越南出口產品徵收20%的關稅,遠低於此前宣布的46%,同時越南擴大對美國產品的市場准入。這一協定緩解了市場對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擔憂,特別是對美國農產品出口的積極影響。越南作為亞洲重要的農產品進口市場,其市場准入的擴大為美國玉米、黃豆等農產品提供了新的需求增長點。市場分析認為,這一協定不僅提振了投資者信心,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美貿易談判僵局對農產品市場的壓力。此前,6月27日中美達成貿易協議的消息已推動CBOT三大農產品期貨上漲,而美越協定的進一步落地進一步鞏固了市場的看漲情緒。然而,川普同時宣布終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並對加拿大徵收單邊關稅,這可能對北美農產品貿易格局產生新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對小麥和玉米出口的潛在影響。

    天氣因素在當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波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美國中西部地區的乾旱天氣預期成為推高黃豆和玉米期貨價格的重要驅動因素。商業預報機構Commodity Weather Group指出,北美平原和加拿大草原的溫暖乾燥天氣可能對作物產量構成壓力,這一風險在7月初尤為顯著。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數據顯示,6月底美國東部發布的高溫警告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作物生長的擔憂。蘇德曼指出,黃豆的生長狀況雖然目前良好,但種植面積的減少使其對天氣風險更為敏感。若8月天氣持續乾燥,黃豆產量可能低於預期,進一步推高期貨價格。相比之下,小麥市場受到降雨過多的影響,部分地區的作物品質下降,但總體產量預期仍較為樂觀,這使得小麥期貨的上漲更多受到市場情緒和技術性買盤的推動,而非基本面供應緊張。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美國農業部的出口銷售報告和作物進度報告為市場提供了重要參考。6月26日止當週,2024/2025年度玉米淨出口量為53.27萬噸,2025/2026年度預售合約累計達94.02萬噸,顯示新作玉米買氣強勁。黃豆出口銷售為46.24萬噸,新年度預售為23.9萬噸,均符合市場預期。此外,5月份黃豆壓榨量達到611萬噸,同比增長6.3%,顯示國內需求穩健。然而,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數據顯示,6月27日止當週乙醇產量降至一個多月來最低水平,庫存下降,這可能對玉米需求產生一定抑制作用。總體而言,出口需求的穩健和國內壓榨活動的增長為黃豆和玉米期貨提供了支撐,但乙醇產量的下降和天氣風險的加劇可能在短期內引發價格波動。

    農產品期貨市場在2025年下半年可能繼續受到供需基本面和外部環境的雙重影響。短期內,美越貿易協定和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緩解為農產品出口提供了積極信號,特別是對黃豆和玉米的利好效應。然而,美國中西部的天氣狀況仍是關鍵變量,若乾旱持續,可能進一步推高黃豆和玉米價格,而小麥市場則可能因產量穩定而保持相對平穩。從技術面看,假期前的空頭回補和技術性買盤可能在7月繼續推動價格波動,但長期走勢仍需視USDA即將於7月12日發布的《世界農產供需預測報告》(WASDE)而定。該報告可能上修玉米和黃豆的出口預估,為期貨價格提供進一步支撐。對於投資者而言,黃豆和玉米期貨的投資機會相對較大,但需警惕天氣風險和貿易政策變化的影響。小麥期貨則可能因供應充足而面臨上行壓力。總體而言,農產品期貨市場在供需平衡、天氣因素和貿易環境的多重作用下,短期內將保持較高波動性,投資者需密切關注USDA數據和地緣政治動態以制定策略。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