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5-04-14
李全順 : 2025 - 4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關稅壓頂日本經濟風雨飄搖 貿易戰起出口市場前路茫茫】
關稅壓頂日本經濟風雨飄搖  貿易戰起出口市場前路茫茫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其中對日本商品征收24%的關稅,這一措施超出此前市場預期,迅速引發日本政府和市場的強烈反應。日本首相石破茂將其稱為“國家危機”,並表示政府將與各方盡最大努力減輕影響。這一高達24%的關稅稅率將於4月5日起生效,對日本這個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擊。日本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其汽車、電子產品和機械設備等產業在美國市場占有重要份額,而美國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中國。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約占其總出口的20%,關稅的實施將直接推高出口商品價格,削弱競爭力,並可能導致出口量大幅下降。石破茂和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均對此表示“非常失望”,並質疑關稅是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和日美貿易協定,這反映出日本政府在應對這一危機時的焦慮與無奈。與此同時,日本經濟產業省迅速成立對策本部,顯示出政府試圖通過快速反應減緩衝擊的決心,但短期內難以扭轉貿易環境惡化的趨勢。

    全球金融市場的反應幾乎是即時且劇烈的。川普宣布關稅後,美股主要股指跳水,波及東京股市。4月4日早盤,東京股市幾乎全線下跌,日經指數一度跌超900點,跌破34000點關口,創下去年8月以來約8個月的盤中低位。這一暴跌不僅反映了市場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恐慌,也顯示出投資者對日本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日本股市高度依賴企業盈利,而關稅將直接打壓汽車製造商如豐田、本田,以及電子企業如索尼、松下的收入。與此同時,日元作為避險貨幣可能因全球市場動盪而升值,您提供的信息顯示,4月3日日元對美元已上漲2.18%,這一趨勢在4月4日可能延續。日元升值雖然短期內提升了日本的國際購買力,但對出口企業而言卻是雪上加霜,因其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進一步下降。日本央行副行長內田真一在國會表示,關稅可能通過貿易、商業信心和金融市場等多渠道施加下行壓力,這種多重衝擊可能使日本經濟陷入更深的困境。

    貿易層面的影響尤為顯著。美國對日本商品征收24%關稅將直接衝擊汽車產業,這是日本經濟的支柱之一。豐田、日產等企業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可能因價格上漲而大幅萎縮,尤其是中高端車型可能失去競爭優勢。電子產品和機械設備等高附加值產業同樣面臨挑戰,因關稅推高成本,美國消費者可能轉向替代供應商,如韓國或歐洲企業。石破茂指示自民黨政調會長小野寺五典關注中小企業及相關產業的影響,這表明政府意識到關稅不僅傷及大型出口商,還可能通過供應鏈傳導至國內中小企業。例如,為汽車產業提供零部件的中小型製造商可能因訂單減少而陷入困境,甚至面臨破產風險。日本政府試圖通過與川普政府談判減輕影響,但石破茂強調“保持冷静”的同時,林芳正透露已指示各大臣“強烈要求美國重新審視”,顯示談判前景並不樂觀。若談判無果,日本可能被迫採取報復性關稅,例如,對美國農產品、能源或飛機加征關稅,但這可能進一步加劇日美緊張關係,並對全球多邊貿易體系造成更大壓力。

    通膨與消費層面的走勢充滿矛盾。日本央行副行長內田真一指出,關稅可能通過冷卻經濟增長壓低價格,但也可能因供應鏈受阻推高通膨。短期內,進口成本上升可能使能源、原材料和消費品價格上漲,尤其是日本高度依賴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可能因美元波動和關稅間接影響而變貴。然而,出口下降和全球需求疲軟可能抵消部分通膨壓力,使日本繼續徘徊在低通膨甚至通縮邊緣。您提供的信息顯示,2月經通膨調整後的家庭支出同比下降0.5%,這表明在關稅實施前,日本消費需求已顯疲軟。關稅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後,企業可能削減投資和裁員,進一步抑制家庭收入和消費意願。內田真一表示,若潛在通膨加速向2%目標邁進,日本央行將繼續加息,但當前形勢下,通膨目標的實現變得更加遙遠。相反,日本央行可能被迫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甚至考慮進一步降息或擴大資產購買以刺激經濟,這與其近年逐步收緊政策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日本經濟增長的前景因此蒙上陰影。美國關稅可能使日本出口收入減少數十億美元,進而拖累GDP增長。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成立對策本部,試圖評估關稅對產業的具體影響,但初步判斷顯示,汽車、電子和機械等行業可能面臨至少5%-10%的產值下滑。更嚴重的是,若美國引發全面貿易戰,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日本作為外向型經濟的脆弱性將進一步暴露。內田真一強調,關稅的下行壓力可能通過商業信心惡化和金融市場波動放大,這意味著企業可能推遲資本支出,消費者可能收緊錢包,經濟活動整體放緩。與此同時,日元升值可能吸引資本流入,為日本提供一定緩衝,但這無法抵消出口萎縮的損失。日本政府可能推出財政刺激措施,例如,補貼受影響的中小企業或增加公共投資,但其財政空間已因多年高債務而受限,難以大規模擴張支出。長期看,若關稅持續,日本可能被迫加速產業轉型,例如將出口重心轉向亞洲市場或發展內需,但這需要數年時間,且成效存疑。

    政策應對成為日本政府和央行的核心挑戰。石破茂計劃與各黨派領導人會面,顯示其試圖凝聚國內共識以應對危機。政府可能通過外交途徑爭取美國減免關稅,例如承諾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例如,液化天然氣或軍事裝備,但川普政府的強硬立場可能使談判陷入僵局。若外交努力失敗,日本可能採取有限報復措施,但這需權衡對美關係和國內經濟的雙重影響。日本央行則面臨兩難選擇:若維持寬鬆政策,可能加劇日元升值壓力,進一步傷害出口;若加息刺激通膨,又可能抑制本已疲弱的需求。內田真一表示,將在每次政策會議上審視經濟和價格預測,這暗示央行可能採取靈活態度,但短期內大幅調整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更廣泛地看,日本可能尋求深化與亞洲國家的貿易合作,例如,通過RCEP框架擴大對中國、東南亞的出口,以分散對美依賴,但這無法完全彌補美國市場的損失。

    從社會和國際層面看,關稅危機可能引發更深遠的影響。家庭支出下降和失業風險上升可能加劇民眾不滿,尤其是在農村地區,中小企業倒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石破茂政府可能面臨執政壓力,若應對不力,自民黨的公信力可能受損。國際上,日本對WTO規則和日美貿易協定的質疑可能推動其在多邊舞台上更積極發聲,例如聯合歐盟、加拿大等國向WTO申訴美國。然而,若全球貿易戰升級,多邊體系的效力可能進一步削弱,日本可能被迫在單邊談判和區域合作間尋找平衡。長期來看,日本經濟可能進入低增長、高波動的階段,若美國經濟因關稅陷入衰退,日本可能間接受益於避險資金流入,但這取決於其內部政策的有效性和外部環境的穩定性。

    美國對日本征收24%關稅將日本宏觀經濟推入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短期內,出口下滑、金融市場震盪和消費疲軟將主導經濟走勢,政府和央行需迅速協調以穩定信心。中長期看,貿易戰的持續性將決定損失深度,若無法緩解外部壓力,日本可能面臨結構性衰退風險。這場危機不僅考驗日本的經濟韌性,也可能重塑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定位。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