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4-04-24
簡炳權:滬港股票市場開直通車
滬港股票市場開直通車
 
        大陸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推動滬港互聯互通之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布聯合公告,宣布批准設立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簡稱滬港通)試點。
 
滬港通要點
2007年大陸傳出研究「港股直通車」,使香港股市一度亢奮,但當時條件不成熟,故相關政策一直只聞樓梯響。等了多年,終於出現「滬港通」。
        這次滬港通,簡單概括來說就是,大陸投資者可以在大陸證券商開戶以及落單買賣港股,而香港居民可以通過香港證券商來買賣滬股。但是,滬港通試點存在多個方面的限制。

首先,投資標的方面,滬股通的範圍僅限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證180指數,上證300指數,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票;而港股通的範圍則是香港聯合交易所中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綜合中型股指數和同時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A+H股票。

第二,投資額度方面,試點初期,對人民幣跨境額度實行總量管理,並設立每日額度。其中,滬股通額度為3000億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人民幣;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人民幣。

第三,投資者方面,港交所要求大陸投資者需要是機構投資者或者個人賬戶餘額資產不低於50萬人民幣的個人投資者。第四,從試點公告到正式啟動需要6個月的準備時間。

    

滬港通的短期效應
        兩地股票互通,使得原來因為市場分割而產生的A-H溢價或者A-H折價得以修復縮小。原來由於兩地投資者對同一間公司的未來業績有不同的預期,造成了對同一間公司估值的差異。在滬港通實施之後,資金可以相互流通,大陸投資者和香港投資者相互作用,使得原來的差價逐漸收窄。因此,短期內,部分存在溢價的股票將會遭到拋售,而存在折價的股票將會受到市場的追捧。另一方面,由於兩地上市企業存在差異,有一些行業僅僅存在於大陸,而有一些行業僅僅存在於香港,這些短缺的股票也同樣會受到市場的追捧。就目前而言,一些在上海上市的軍工和傳媒的股票在香港較少,而香港上市的賭博和科技巨頭騰訊則沒有在大陸上市。這些行業預計都會受到市場進一步的追捧。
 
滬港通的長期啟示
        我們認為今次滬港通的短期效應較小,原因在於中港股市目前都處於估值較低的時期,市場熱情有限。但是,我們認為滬港通對未來的啟示仍然是巨大的,也更有現實意義。因此,接下來我們就下列三個方面來探討滬港通的長期啟示。
 
第一,A股國際化,港股也需要國際化。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的背景下,大陸股市和香港股市都面臨自己的瓶頸。大陸股市長期低迷,新增資金流入股市非常有限,目前成交量尚未回到2008年前的高峰,需要引進新資金來刺激股市。但是,受制於資本管制,人民幣結算較為成熟的香港成為了開放股票市場的第一選擇。因此,大陸股票市場資金國際化趨勢不可避免,香港需要把握機遇成為交易的結算中心。另一方面,大陸優質企業在香港上市也逐漸減少,最明顯的例子在於阿里巴巴捨棄香港選擇美國上市,香港通過優質大陸企業來吸引更多的外資已經非常困難。然而,滬港通為香港開闢了一個新路徑,就是通過優質本地、外資企業來吸引大陸資金。目前,在香港存在不少已經上市的優質外國企業,例如俄鋁、友邦等,這些企業將吸引大陸資金投資,分散他們自身的風險。概括來說,在未來,A股將吸引更多的國際資金,而香港則吸引更多的國際企業來上市。
 
第二,香港的中介結算地位並沒有改變。在這次滬港通的要點中,我們發現兩地將使用新設立的機構來實現結算,而並不是使用對方的結算機構。另一方面,兩地也是通過自己本地的證券交易商來實行證券交易,並沒有實行去本地化。因此,兩地的中介機構,特別是香港的中介機構,需要把握機遇,提高更優質的服務來迎接新一輪的業務。由於大陸投資者透過不同的渠道投資港股巳多年,大陸金融中介機構已經逐步開展香港金融產品的研究服務,市場上也有較多的資訊。相反,香港人過往並不熱衷於投資大陸股市,故香港對大陸證券產品認識則較少,除了一些內資背景證券商外,大部分機構都集中研究大陸宏觀經濟,相對缺乏對大陸股票,以及其它金融產品的研究。因此,在新一輪的洗牌中,能夠了解大陸產品,提供更優質服務的中介機構將會搶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第三,未來金融產品趨勢多元化。滬港通的試行解決了多方面的問題,包括兩地銷售的監管問題、結算問題和基本規則問題,為以後實行兩地基金互認提供借鑒。在中港兩地,隨著投資主體機構化,基金產品、結構性產已經取代股票市場,成為個人投資者資金的最主要的流向。隨著大陸放開金融業,兩地基金互認將使得香港成為海內外基金產品的進出口平台。香港需要把握滬港通的機遇,建立完善的機制,為接受更多金融產品做好準備。
 
總結來說,滬港通延續了中港金融交融的步伐,長期啟示遠遠大於短期影響。一方面,中港兩地都需要借助滬港通的機遇,拓展不同領域的國際化。另一方面,作為香港以及海外金融機構,需要把握滬港通的機遇,形成完善服務大陸投資者的配套機制,為下一步拓展金融產品做好準備。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