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0-03-05
《專題報導》從口罩一片8元省思生活大不易「管好錢就從現在做起!」


前幾天小編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台北市有一名家庭主婦6年來持續用巨大的「飲水機桶」來存錢,有異於一般人普遍使用的小豬撲滿、一點一滴慢慢累積,果不其然,數大便是美,等到結算存款總額時,超驚人的數字一公開,引來網友紛紛投以讚嘆的回應:「好有毅力」、「錢山耶〜」、「最貴的水桶」……,還有人羨慕表示,多了一筆旅遊基金,可以好好玩一玩了。

到底是多麼驚人的數字?據了解,當決定剖開桶子的那一剎那、看著裡面的錢不斷地倒出來,該名家庭主婦全家人在開心之餘也著實數錢數到手痠,「共計新台幣12萬7,990元,其中包括7張100元鈔票、1,194枚50元硬幣、5,604枚10元硬幣、1,502枚5元硬幣及4,040枚1元硬幣,另有日幣和人民幣等不同幣別,可以說是有著與家人美好回憶的紀念桶子!」 

其實上述存錢成功案例與小豬撲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大小體積不同,這個與一般成年男性體重差不多、約為74公斤左右的「飲水機桶」,該名家庭主婦全家人最初將它當作撲滿來「養」,每天只要包包裡有銅板就往桶子裡頭丟,就這樣存了6年多的時間。 

本周以此為題,帶領讀者一探這類撲滿式存錢法有何奧妙之處?透過《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一書闡述如何經由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實驗,從心理學和行為科學解開消費、理財及借貸行為的「真相」,進而學會聰明花費、理性用錢! 

究竟是金錢駕馭人心or人心駕馭金錢? 

在《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一書中,作者開宗明義就點出今天絕大多數人對於金錢的迷思:究竟是金錢駕馭人心,還是真能用心駕馭金錢?這中間的尺度,失之毫釐卻差之千里,關鍵在於是否能在花錢之前先找回潛藏已久的「理性」!文中並提出警告,當面對金錢大腦不再理性時,人的認知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偏差」,以下舉出5個常見的盲點: 

盲點1、為什麼心情不好時,反而比較不會被敲竹槓?

盲點2、為什麼刷卡結帳,你的願付價格會比付現高出2倍以上?

盲點3、為什麼明明搭計程車比較便宜,你還是會想買車?

盲點4、為什麼只要遇到買一送一,人的大腦很容易就「當機」?

盲點5、為什麼紅利獎金反而會破壞受薪階級的工作熱忱?
 


一旦釐清了各人的盲點後,作者並建議再進一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以釐清在花錢購物的幸福感和省錢儲蓄的安全感之間,是否真能找到其中的平衡點?舉例來說: 

問題1、貨比三家後回頭買第一家的商品,即使最便宜,真的有划算?

問題2、每月從薪水提撥固定金額的自付退休金計畫,真的有幫助?

問題3、月光族與窮人把錢存在撲滿裡,長期下來反而能使存款增加?

問題4、花大錢預購偶像見面會門票,是因為愈晚看到偶像愈覺得幸福?

問題5、窮人陷入負債的惡性循環,只是因為欠缺自制力、不善理財,或是背後其實另有隱情? 


該書作者是一名專業心理學家,她透過心理學、生物學及神經科學最新研究從多方角度去思考,提出32條人人受用的理財秘訣,除了可以打破金錢迷思、認清金錢的本質外,也更懂得如何明智地存錢、花錢,真正達到「用心駕馭金錢」的境界。 

金錢管理從小做起,跨出理財第一步! 

說到存撲滿,近來因為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引發全球各國都在鬧「口罩荒」,眼見民眾搶買口罩、網路賣家也在漫天喊價,加上物價狂漲、唯獨薪資不漲,相信你我都已深刻感受到生活大不易的壓力;每周不定期有專業理財文章相關報導,帶領讀者看緊口袋荷包並學會如何理財,前提都只有一個,就是要有錢才能踏出理財的第一步。 

至於要如何才能有錢、有效快速地累積基本籌碼?先前並以多篇專文提出「金錢管理要從小做起」觀點,不論是小豬撲滿或是飲水機桶,都是最重要的跨出理財的第一步,尤其是趁著孩子年紀還小時,及早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早早就知道何謂「有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絕對是親子理財教育首要之務! 

延續前述「飲水機桶」成功存錢案例,保險顧問建議,不妨從現在開始,帶著孩子一起動手實行撲滿養錢術,將每天用剩下的零錢,1元、5元、10元、50元全部丟進撲滿裡,堅持一段時間下來,可能就有意想不到的驚人效果,也會在無形中學習到課本上沒有的理財知識和秘訣!

文章來源 : 小花平台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