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0-01-06
李全順 : 2020-1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日美貿易協定生效篇】
日美貿易協定生效 市場不抱高度期待
       日美貿易協定於2020年1月1日0時正式生效,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評論稱該協議生效“意義重大”。但日本農林水產省與日媒此前分析顯示,該協定對日本工農業好處有限。據報導,這項有關農產品和工業品的協定規定,日本在不超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所規定的水準範圍內,對美國開放農產品市場。其中,牛肉的進口關稅自1日起,從過去的38.5%調至26.6%,最終將下調至9%。除牛肉外,豬肉4.3%的關稅最終將降至零;一些乳酪產品的關稅將從目前的29.8%階段性降至零,葡萄酒關稅最終也將被撤銷。

       汽車產業方面,對於日方要求美方不再對日本產汽車追加增稅的問題,根據9月達成的日美共同聲明,協商會在協定生效4個月內開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019年9月25日下午在美國紐約舉行會談,就締結貿易協定達成最終協定並簽署檔。日本農林水產省2019年12月23日曾發佈估算稱,日美貿易協定生效將使日本國內農業減產,減產額最多可達約1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1億元)。日本共同社此前也發表評論認為,該協定未能撤銷對日本產汽車和相關零部件的關稅,生效後給日本工業帶來的好處預計十分有限。
   
       美國和日本雖然在1945年後逐漸形成特殊的雙邊關係,但對於貿易問題,東京和華盛頓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有種“親兄弟、明算帳”的味道。伴隨美元持續走高和經濟衰退,美日雙邊貿易赤字不斷擴大。美國參議院還一度以92比0的投票結果,譴責日本“從事不公平貿易”,並通過針對雙邊貿易關係的“超級301”條款。川普對日本前所未有的炮轟震動了大洋彼岸要把美國人的工作從其他人手中搶回來,《美日安保條約》要求美國有責任保護日本,日本這是在“搭便車”!日本通過操縱外匯出口廉價產品……

       2017年1月川普正式入主白宮後,第一件事就是宣佈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對日本無異於當頭一棒日本於2013年7月參加TPP談判,歷時兩年多,眼看2016年10月協定大致達成,可望與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越南等國實現關稅減讓等貿易便利化合作,在宣判TPP“死亡”的同時,川普政府將美國與日本的雙邊貿易協定作為替換方案,並於2018年4月啟動首輪談判。按照川普的說法,日本向美國出口大量汽車,而美國車在日本不多這不公平。美國對日本貿易逆差大約67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源於汽車產品。他還表示要在日美貿易協定中引入“極為嚴格的規定,防止操縱匯率”。日本共同社等媒體當時斷言,與強勢的美國談判,對日本而言是一筆“無法拒絕的虧本買賣”,這“完全是為了日美同盟。經過一年多談判,日美終於達成一份有限的貿易協定。今年11月19日和12月4日,協定分別獲得日本眾參兩院通過。美方則計畫採取所謂“快速通道”審批程式,無需經國會表決。這意味著如果不出意外,協定將在2020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按照新協定,日本將對大約72億美元美國農產品減免關稅,包括牛肉、豬肉、小麥、乳酪、玉米和紅酒等。相應地,美國將對日本醬油等價值4000萬美元的農產品,以及蒸汽渦輪、機床、自行車、樂器等工業產品實行關稅減免。

       日美貿易新協定把汽車產品排除在外,美國維持對日本汽車和零部件2.5%的關稅稅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說,美日將在下一輪談判中解決進口汽車關稅事宜,談判預期明年4月開始。共同社報導,日方將尋求完全免除汽車和零部件關稅,但獲美方同意可能性不大。

       按日方說法,日美首腦會晤時確認,不會就汽車產品加征關稅,不會設置日本汽車進口限額。為防止任何一方食言,日美在新協定中約定:“切實履行協定期間,不採取違反聯合聲明的行動。”

       《日本時報》認為,這是一份有限的、看似臨時的協議,雙方都想“要更多”。日美貿易協定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一是沒有談及關鍵的汽車關稅減免問題,二是兩國對農產品稅率的安排依然維持在之前TPP談判時的水準。可以說只是形式上完成了貿易協定。不平衡的讓步,揭穿了安倍聲稱日美貿易協定是雙贏的謊言。美方未能就美國對汽車關稅的承諾提供任何確鑿的證據,反而訴諸令人作嘔地重複協議中的條款會把可信度推到崩潰邊緣。

       美日貿易新協定屬於“階段性”協定。未來4個月,美方可能評估第一階段兩國經貿往來實際情況,提出協定的2.0版、3.0版,雙方要達成第二階段協定將不太容易。從美方而言,按照美聯社說法,美日“迷你”協定沒有化解雙方在汽車產品方面的巨大分歧,很難想像特朗普會在對日汽車加稅方面,滿足東京要求撤銷關稅的願望。此外,美國商界堅持要求美日達成包括金融、服務、投資規則等領域在內的更廣泛的FTA,使美國企業有更多機會進入日本市場,包括保險和醫藥行業。“可以想見,特朗普的手下一步會伸得更遠。”陳友駿說。

       從日方而言,國內諸多不滿為下一步談判帶來阻力。共同社報導,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日歐EPA “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以來,日本國內市場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日美貿易協定將使日本農民產生更多抱怨,擔憂廉價農產品湧入市場給他們帶來重創。日本有理由對善變的美國總統感到擔憂。就在不久前,川普考慮對巴西和阿根廷的鋼鋁產品加征關稅,他還瞄準法國,威脅對價值24億美元的商品徵收100%的關稅。儘管安倍在2016年美國大選後尋求與特朗普建立親密關係,執著地將友情升級為直呼其名的“晉三和唐納德”的友情,但“大家都知道特朗普不是個容易取悅的人”。有限協定讓日本短期內免受美國打壓和要脅,但長期來看前景並不明朗,而且接下來的談判恐難迅速取得成果。

       日本一直希望將川普政府納入多邊貿易協定的框架,與其他夥伴一起‘群毆’美國,避免單線作戰,但只要特朗普代表的共和黨政府還在,安倍的算盤打不響。日本將繼續處於被動局面,接下來日子不會很好過。反觀美國川朗普明年4月可能不會立即打破“不對日本汽車加征關稅”的承諾。但他會以此為籌碼,迫使日本在其他方面作出讓步。明年,東京還將開始與華盛頓就駐日美軍成本分攤問題展開談判。日本可能在貿易問題上“讓利”,換取在國家安全領域“得利”。影響美日下一階段博弈的因素還有美國大選。如果川普的選情順風順水,第二階段談判不至於那麼棘手。反之,如果選情遇到大麻煩,美國可能加大施壓力度,加劇雙方政治博弈難度。

       自2013年“安倍經濟學”實施至今,確實在短期內起到了刺激日本經濟復甦的作用,日本政府的稅收因此屢創新高,但基於人口高齡化導致的社會保障相關費用壓力,日本政府的財政支出也不斷增加,由此造成兩者之間的赤字不斷擴大。以2019年為例,根據日本財務省資料,今年日本政府的一般預算支出為101兆4571億日元,其中社會保障相關預算支出為34兆593億日元,也就是說社會保障相關預算支出占了總支出的約三分之一。今年日本政府的總稅收預計為62兆4950億日元,包括所得稅、法人稅、消費稅等,剩下的部分則主要通過發行國債和地方債進行補充。

       日本政府僅是通過稅收的話,應對不斷高漲的社會保障相關預算並不是什麼難事,但除此之外,在每年的一般預算支出中,償還國債、對地方進行資金分配補助也佔據了不小的比例,如果把這三項加起來,基本就把當年的稅收資金全部用完了。同樣以2019年為例,今年日本政府擬償還國債23兆5082億日元,擬對地方進行的資金分配補助為15兆9850億日元,再算上34兆593億日元的社會保障相關預算,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今年的稅收額度了。日本政府當然可以繼續通過發行國債的方式來支付相關的預算費用,但國債不斷高築也意味著破產風險的上升,這對日本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只能通過增稅來確保稅收了。

       安倍政權若能刺激日本民眾進行更多的消費,也能夠降低稅收與財政收入之間的赤字。在過去的幾年裡,“安倍經濟學”成功促使日元貶值、股價攀升、大企業利潤攀升,但普通日本民眾的收入並沒有因經濟大環境的改善而有明顯的增加,這也正是日本人消費欲望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共同社在2月份發佈的一項民調顯示:84.5%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感受到經濟景氣——要知道“安倍經濟學”已經實施6年多了。

       按照一般常識,人們收入增加,也就意味著消費將增多,消費增多後能夠帶動製造、投資,而政府則能從普通民眾的消費與投資中獲得更多的稅收。然而,目前的情況是,普通日本人收入沒有明顯提高,而投資專案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回報,這其實也就說明了“安倍經濟學”並沒有完全促進日本經濟發展,只是起到了短暫的刺激作用。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安倍經濟學”的諸多政策紅利也將逐漸遞減,邊際效應不斷減少,時下也就只能通過增稅來寅吃卯糧了。

       與所得稅、法人稅不同,消費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更為直接,所以日本普通民眾基本上都是反對增稅。1989年4月,當時的竹下登政權正式啟動3%的消費稅,2個月後,竹下登就因醜聞下臺。內閣增稅的下場都不太好,’1997年4月,時任首相橋本龍太郎將消費稅從3%提升到5%,不過在翌年的參議院選舉中,因自民黨慘敗而黯然辭職。2009年9月,鳩山由紀夫在眾議院選舉中提出“4年不增消費稅”等口號,最終贏得大選,實現政黨輪替。2010年,時任首相菅直人在參議院選舉期間打出“10%消費稅”的口號,導致民主黨慘敗。

       日本安倍政府消費稅的增加與否未必會直接影響日本政治家的仕途,但它顯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安倍晉三能夠連續兩次實現增稅,且維持政權穩定,其在消費稅問題上宣傳策略發揮了不小的作用。2014年,安倍政權將消費稅從5%上調至8%,同年底日本舉行眾議院選舉,自民黨獲得勝利。如果參考此前橋本龍太郎和菅直人的經歷,執政黨在提升消費稅後,敗選的概率更大,但安倍政權當時曾多次強調增稅,執行野田佳彥政權時期通過的法案,屬於履行政治承諾。這一次,將消費稅提升至10%的過程中,安倍政權則向日本普通民眾強調,增稅是為了實現“人生百年”構想和“免費教育”計畫。“人生百年”構想,簡單地說就是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日本政府要為年輕人和老人構建一個安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社會,其中包括為退休老人營造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退休生活環境等。至於“免費教育”計畫,則是從10月起,將幼稚教育也納入免費範疇中,並對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進行補助。

       根據日本財務省的統計資料,將消費稅從8%上調至10%後,日本政府每年將多獲得5.6兆日元的稅收。對於這筆稅收收入,安倍政權表示將分成三部分使用:一部分用來償還國債,一部分用來充實社會保障體系(如老年人的醫療福利等),還有一部分用來進行免費教育。儘管日本普通民眾不滿增稅,但畢竟是為了老人與孩子,所以也就“接受”了2個百分點的增稅。“人生百年”構想和“免費教育”計畫看起來確實頗具吸引力,但安倍政權的做法實際上是拆東牆補西牆,最終買單的依然是日本普通民眾。

       此次消費稅儘管只上調了2個百分點,但對日本普通民眾的衣食住行影響還是不小的。日本上班族每天的通勤費用、飯食費用都將增加幾十至幾百日元不等。或許看起來不多,但一個月下來,相當於多花了幾千日元。在日本上班族工資沒有增加的背景下,消費稅增加了,今後的日子肯定很難過了。日本距離實現2%的通脹率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儘管物價水準穩步增長,但只達到了1%附近;如果經濟再次面臨下行壓力,則有可能回到通貨緊縮狀態。之前長期的通貨緊縮情況,讓日本家庭消費對物價變化較為敏感,企業在提高商品售價方面也較為謹慎。如果經濟保持上行而物價跟不上步伐,將有損於經濟的發展。因此,日本央行將繼續推行大規模寬鬆政策,通過收益率曲線控制手段,即大量購買國債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0附近浮動等措施,刺激經濟、實現通脹目標。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