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8-03-06
邱沁宜:波動度上升 股災再現?
今年開年只高興了1個月,2月起整個風雲變色,到2月10日止,美國S&P 500股價指數跌幅高達9%,並且拖累全球主要股價指數,上海、德國、韓國都屬於最主要的重災區,跌幅高居主要股市前10名,上漲的國家則都是很冷門的國家,如非洲迦納上漲7%,烏克蘭漲幅0.42%已經是前3名。

股災狂襲,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事實上各路專家也找不到什麼利空,這一波的下跌,可以說是跌得毫無頭緒。於是,有些人聯想起1987年股災。

1987年10月19日,道瓊指數當天一口氣下滑20%,進而衝擊全球股市,當時大家也找不到原因(事實上到現在也還不確定)。最多人認同的理論是,程式交易出問題,只要有程式交易開始拋出股票,其他的程式交易就會跟進,多殺多的賣盤持續引起負向循環。

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這個理由並不充分,因為當年開始下殺的香港股市,程式交易並不普遍。另外,也有人認為是貨幣政策的關係,美國貨幣政策緊縮過度,導致與美國貨幣政策連動大的香港股市下跌。

來看看當年度美國經濟數據變化。當時,美國經濟其實不錯,製造業信心指數還在60附近,比50的景氣榮枯點高出許多,因此,美國貨幣政策持續緊縮,Fed利率水準從6%持續往上升至7.25%,而且剛好在9月升息幅度較大,一次升息0.5%。而公債利率受到利空衝擊影響,殖利率從9月的9.5%一路上升至10.23%,上升速度頗快。另外,通膨從年初的1%一路上升至4%,到了9月更上升到4.5%,使得市場開始擔心通膨的風險。

當時的經濟數據跟現在有些部分頗為類似;目前製造業指數也接近60左右,景氣狀況佳。但是其餘現象並不完全一致。公債利率的確有上揚,不過從1月初以來上揚0.3%,跟歷史比起來上揚幅度並不算大。而通膨則是持穩在2%附近,變化不大。

這次市場恐慌的原因也包括美國薪資成長幅度較大,來到2.9%,不過跟歷史紀錄比起來,這也不算太高。

以上次股災的經驗來看,整體跌勢下挫約3成,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才回復前高,此次的幅度與現象並不完全相同,不過由於籌碼開始凌亂,波動度上升,建議投資人無需殺低,但要逢高調節,以策安全。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