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4-04-03
湯士享:互聯網對於中國金融業市場的改變
作者:湯士享-東亞銀行私人銀行部 副總裁

互聯網對於中國金融業市場的改變
 
        前一陣子在香港市場  ,阿里巴巴在哪上市的消息沸沸揚揚 , 在這網路巨獸上市消息的背後 ,有否想過其影響力不只是已經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接下來也有可能會改變目前金融市場的板塊;中國互聯網公司網上發售的高收益金融產品正在迅速搶占市場,它們備受青睞的原因是收益高於普通存款,不過金融監管部門已開始研究實施限制措施,原因是如果“互聯網金融產品”過度增加,可能使銀行利潤下滑。此外,銀行也施加壓力,使得互聯網金融能否進一步擴張仍是未知數。
  
       日本《每日新聞》3月30日報道稱,27歲的武強(音)是北京的一名公司職員。去年秋季起,他開始通過電商巨頭阿裡巴巴推出的產品“餘額寶”理財,5個月獲利約400元。他說:“可以每天拿手機查看收益,非常方便。”
  
       餘額寶去年6月問世。阿里巴巴的用戶只需將網購支付賬戶(支付寶)的資金轉入餘額寶即可完成投資。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高於約3%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餘額寶1元起投,可隨時轉出,這種便利性備受用戶歡迎。8個月後,餘額寶總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 還有報道稱,餘額寶用戶數達8,100萬,超過A股股民數量。
  
        餘額寶的收益為何如此之高呢?其實,阿里巴巴是將用戶的資金通過基金與銀行進行了協議存款交易。協議存款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收益在6%左右,是一般存款的兩倍,可提前支取。阿里巴巴拿用戶匯集的資金(利息5%左右)和銀行進行協議存款交易(利息6%),產生的利差成為其收益,同時用戶賺得利息收入。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也打入這一市場,在高收益的吸引下用戶數持續增長。 對銀行而言,“互聯網金融”相當於對散戶提供“高息”服務,勢必使自身利潤下滑。而且,協議存款是向企業提供長期貸款的資金來源,如果互聯網公司爆發信用危機,引發大批用戶同時解約,將可能對銀行的資金周轉造成影響。
    
       因此,中國銀行業協會據傳正考慮拒絕和互聯網金融產品運營方進行協議存款交易。這引發互聯網公司抗議,老百姓也對銀行業的做法表示不滿,認為“銀行賺得太多了”,但在銀行編織的包圍網打壓下,互聯網金融仍可能迅速凋零。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30日報道稱,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將在本周相繼公布2013年業績。如果預測準確,四大行的盈利增幅都會顯著放緩,估計同比增速為11%,淨收益總額近1300億美元。這樣的增速其實並不低,卻是四大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最低水平。 盈利增速大幅放緩恰好說明中國國有銀行正面臨諸多因素衝擊,二十年沒有的風暴即將襲來:

第一、過去幾年,中國人民銀行一直通過擴張信貸刺激投資增長,但如今已放緩力度;銀行間利率也告上升。國有銀行是央行擴張信貸的主要機制,因此直接受到央行政策回撤影響。2013年貸款增幅下滑到14%,創2005年以來最低。

第二、當局放寬曾為銀行帶來可觀利潤的存款利率上限。利率鬆綁和信貸收縮令過去十年推動國有銀行利潤上漲的主要因素徹底改變。 

 
第三、影子銀行繼續擴張,它們能提供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令存款競爭更為激烈。過去一年,國有銀行在中國居民儲蓄市場的份額從55%下降到50%。

第四、隨著廉價貸款不再,不良貸款比率開始上升,單一項目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不良貸款比率上升勢頭尤其明顯。
 

 
第五、新型競爭湧現。中國銀監會最近發出5張民營銀行牌照。

第六、當局決定離棄“不惜一切求增長”的發展模式,因為這會導致銀行業務和貸款增長放緩。

第七、互聯網巨頭涉足網絡銀行業,前景如何難以預料。在中國,這些互聯網巨頭打破了一個又一個行業的格局,2013年突然推出網絡理財產品,震驚四座,且得到中國消費者熱烈追捧,令國有銀行步步倒退。互聯網公司成了銀行業難以預料的變數,2014年應當還有意外之舉。

但這是否預示著災難呢?
        不! 中國銀行業存款總額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不存在資金壓力。全行業年盈利仍超過千億美元,總體狀況良好,且遠遠超過全球四大銀行總盈利800億美元的水平。但毫無疑問,中國國有銀行正面臨一場值得關注的大風暴。在這未來有可能會形成的風暴 對於台灣的金融市場是否會有衝擊 是利還是弊 這就考驗當局者的智慧 ~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